题姚敬直西塞山居图
吴兴多胜游,谦之未排缵(山谦之有吴兴记)。
城西西塞山,地僻趣萧散。
失笑经锄翁,标举迷町瞳⑴。
羡君好家居,青竹扉可款。
渔湾占风月,小住有佳伴⑵。
双明遥睇外,一碧春水缓。
参伍峰尖圆,影出葭菼短。
至今白鹭飞,桃花忽遮断。
哲兄莲庄图,我昔题句满。
平远与此同,妙处欲两袒。
元真淩波去,事往年莫纂。
适意贵当前,兴发不容懒。
云山韶濩音,非君和者罕。
会须共扁舟,任世怪疏诞。
城西西塞山,地僻趣萧散。
失笑经锄翁,标举迷町瞳⑴。
羡君好家居,青竹扉可款。
渔湾占风月,小住有佳伴⑵。
双明遥睇外,一碧春水缓。
参伍峰尖圆,影出葭菼短。
至今白鹭飞,桃花忽遮断。
哲兄莲庄图,我昔题句满。
平远与此同,妙处欲两袒。
元真淩波去,事往年莫纂。
适意贵当前,兴发不容懒。
云山韶濩音,非君和者罕。
会须共扁舟,任世怪疏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水的闲适画卷,核心是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洒脱。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先点明地点——吴兴(今湖州)西塞山,这里人烟稀少却充满野趣。诗人调侃古人("经锄翁")不懂这里的妙处,反衬出自己对这片山水的珍视。
接着用白描手法勾勒隐居环境:竹编的门扉、渔湾的月色、春水的碧波、错落的山峰、白鹭与桃花的动态交织。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宁静景象,突出"适意"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朋友的"莲庄图"(另一幅画作)与眼前景色相似,但诗人认为二者各有千秋。这里暗含艺术鉴赏的趣味——自然之美与画中之美同样值得品味。
结尾最显豁达:借用"元真子"(唐代隐士张志和)的典故,表明要像古人一样纵情山水。最后两句尤为洒脱——哪怕世人觉得我们行为古怪,也要相约乘舟而去,享受自由。全诗通过山水、典故和直抒胸臆,传递出"活在当下,自得其乐"的处世哲学。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