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二日随地泊舟率书所见四首 其三

人踪既已稀,犬吠亦不闻。
舟移一村复一村,对面忽迫前朝坟。
荒碑半埋难卒读,落月正县坟上屋。
多年翁仲欲出行,石马石羊争尾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的乡村夜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人踪既已稀,犬吠亦不闻”,诗人描述了乡村的夜晚已经变得非常宁静,几乎无人迹,连狗叫声也听不见了。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喧嚣、静谧安详的感觉。

接下来,“舟移一村复一村,对面忽迫前朝坟”,诗人乘坐的小船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当船靠近对面时,突然发现了一片前朝的坟墓。这句诗通过描述船行途中突然看到坟墓的情景,引出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思考。

“荒碑半埋难卒读,落月正县坟上屋”,村中的石碑因为年代久远而被埋没了一部分,难以完整阅读。此时,月亮正好照在坟墓和房屋之上,增添了一种幽暗、神秘的氛围。

最后一句“多年翁仲欲出行,石马石羊争尾逐”,诗人想象着那些久远的石人(翁仲)似乎想要行动,石马和石羊则争相追逐。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物和古迹的感慨,以及它们在无声中承载的故事和象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乡村夜晚和坟墓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旧之情和对古迹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和历史沧桑感。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