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杜工部坟

鹏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域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
瘴雨无时滴,蛮风有穴吹。唯应李太白,魂魄往来疲。

现代解析

《吊杜工部坟》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首句“鹏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用“鹏翅”比喻杜甫的才华,意思是杜甫的才能如同大鹏展翅,本应高飞远翔,然而却在这里(指杜甫的坟墓)落地。诗人在这里发问,明君(指当时的皇帝)是否知道杜甫的才华和贡献?这既是对杜甫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惋惜。

“域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这两句对比了杜甫在世时的名声和去世后的凄凉。杜甫的诗歌在世间享有极高的地位,然而他的坟墓却荒凉冷落,无人问津。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杜甫命运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瘴雨无时滴,蛮风有穴吹”,这两句描绘了杜甫坟墓所在环境的恶劣。瘴雨和蛮风都是指南方地区的恶劣天气,暗示了杜甫坟墓的荒凉和孤寂。这种环境的描绘,加深了诗人对杜甫命运的悲叹。

“唯应李太白,魂魄往来疲”,最后一句提到了李白,诗人认为只有李白(字太白)的魂魄才会不辞辛劳地往来于杜甫的坟墓之间。这既是对李白和杜甫深厚友谊的赞美,也是对杜甫孤独命运的进一步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杜甫坟墓的描绘和对杜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杜甫才华的肯定、对其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批判。同时,通过提到李白,诗人也赞美了两位大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