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诗

西山有鸟,其状如乌。
名曰精卫,其名自呼。
精卫堙海,不堙不止。
问谁之报,云帝之子。
帝子女娃,往游不还。
精卫求之,不敢有安。
海流不改,汝堙不迁。
嗟哉精卫,志则可怜。
我昔读书,惟圣之求。
竭力从之,以春及秋。
老人宴居,审吾之学。
惟时友朋,日就雕琢。
圣言甚微,吾意则近。
近以识微,退或有进。
三年于曹,惟罪之恐。
人虽甚厌,子亦不勇。
舒舒其云,沄沄其水。
子不与归,而曰有以。
豕羊在牢,刍秣之恋。
烹庖及之,抑又谁怨。
予学日远,子道日疏。
有愧精卫,其谁与居。
精卫之飞,不必戾天。
子之不如,宁有智焉。
惟作与否,愚智之择。
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现代解析

《精卫诗》通过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中,精卫是一只小鸟,形状像乌鸦,它不停地衔石填海,试图将大海填平,因为它认为这是它的使命。精卫的行为看似徒劳,但它却从未放弃,这种精神让人感动。

诗中的“精卫”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即使面对看似无法完成的巨大任务,也要坚持到底。诗人通过精卫的故事,反思自己在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是否也能像精卫一样,持之以恒、不畏困难。

诗中还提到,诗人曾经努力追求圣贤之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的努力似乎有所松懈。他感叹自己不如精卫那样坚定,甚至有些愧疚。通过对比精卫的执着,诗人意识到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外界的干扰或内心的动摇而放弃。

最后,诗人通过精卫的故事,提醒自己和读者,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或挑战,都应该像精卫一样,坚定信念,勇敢前行。诗中的“精卫之飞,不必戾天”意味着,不一定非要达到最高的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不懈地努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卫的故事,传递了一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