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已下上章阉茂)
微言既以绝,一变为从横。
下以游侠权,上以刑名衡。
六国固蚩蚩,汉兴亦攘攘。
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
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
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世儒昧治本,一槩而相量⑴。
于乎三代还,此人安可忘。
下以游侠权,上以刑名衡。
六国固蚩蚩,汉兴亦攘攘。
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
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
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世儒昧治本,一槩而相量⑴。
于乎三代还,此人安可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讲述了历史变迁中思想与治国的关系,以及董仲舒对于汉代思想的重要影响。
首先,诗人提到古代微妙的言论已经消失,社会思想开始变得复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和主张。普通百姓追求游侠的自由,而上层统治者则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秩序。六国时期(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汉朝建立后也依然混乱不安。
接着,诗人强调了董仲舒的重要性。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提升为国家的主导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尊崇儒家经典,这使得汉朝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显著的变化。诗人认为,汉武帝的功劳在所有帝王中是最伟大的,因为他通过儒家思想培养了节义之士,影响了后来的东汉时期。
然而,诗人也批评了当时的儒家学者,指出他们忽略了治国的根本问题,只是一味地模仿古代,没有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诗人感叹,像董仲舒这样的人,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很少见,他的贡献是不可忘记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特别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汉代的影响。诗人既赞扬了汉武帝的功绩,也批评了后世儒者的肤浅,表达了对董仲舒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