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无碍上人
搜烟直穷碞底树,千岁癯僧抱琴住。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无碍上人的高僧,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的修行境界和超脱世俗的精神。
诗的开篇,作者用“搜烟直穷碞底树”形容无碍上人的修行之地,仿佛他住在深山幽谷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千岁癯僧抱琴住”描绘了他瘦削而古老的形象,手中抱着琴,暗示他与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联系,显示出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宁静。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则表明无碍上人有许多弟子,他们经历了无数劫难,最终悟透了人生的真谛。而“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则强调这些弟子们在深山中修行,逐渐变得像猿猴一样顽皮,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纯真。
接下来,诗中的“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突出了无碍上人的独特之处,他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气息如云般飘渺,骨骼如木头般枯寂,显示出他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则以神话般的意象,描绘了无碍上人周边的环境,龙女为他煮茶,枯藤上开出了白花,象征着修行者的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灵性和美好。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则通过比喻,表达了无碍上人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他把珍珠撒手成碎沙,象征着他不再执着于物质财富;而世间恩怨如麻,他却能忍心低眉不理,显示出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恩怨情仇。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这句则用风雨和灯火作对比,象征世间的无常和修行者的坚定。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无碍上人始终如一,守护着内心的光明。
最后,“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描绘了无碍上人在梦境中听到钟声,醒来后依然背负行囊,踏着露水在人间行走,象征他虽已超脱,却依然在人间传道,帮助众生。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无碍上人高深的修行境界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