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

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
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
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
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
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
披襟歌《鲁颂》,物色固依然。
千乘时戾止,车马何骈阗。
嘉彼德音昭,因之遗泽传。
咄哉灵光殿,漠漠生荒烟。

现代解析

这首《泮水》通过描绘鲁侯时代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鲁侯,他是古代鲁国的君主,距离诗人所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鲁国的宗庙、社稷(国家的象征)、城郭(城墙和城市)都经历了多次变迁。然而,唯独城南的一片水域——泮水,依然存在,仿佛见证了这一切变化。

诗人提到,古时候的人在这里采集芹藻(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祭祀),而如今的人则在这里种植莲花。无论是芹藻还是莲花,它们都生长在同一片水域,象征着文化的延续和自然的永恒。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披着衣襟吟唱《鲁颂》,这是一首赞美鲁国的诗歌。诗人感受到,尽管时代变迁,但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依然如故。千乘(指古代的车马)曾经在这里停驻,车马喧嚣,显示了昔日的繁华。诗人赞美那些美好的德行和声音,正是因为这些,鲁国的文化遗泽得以流传。

最后,诗人提到灵光殿(鲁国的宫殿),如今却荒凉冷落,被荒烟笼罩。这里用“咄哉”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叹息,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荒芜,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文化的衰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泮水这一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诗人通过对古今对比,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传承前人的文化遗产,不要让它被时间所遗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