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桂还乡感赋(一九四二年十一月)

归帆今已别江干,自是长安作客难。
鬼斧劈山悬象笔,饥肠缚我食猪肝。
莲心抱子房房熟,柳鬓梳霜缕缕寒。
斗水篙师低浅唱,乡愁撩乱梦阑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2年,作者离开桂林返乡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比喻,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复杂心情。

首联"归帆今已别江干,自是长安作客难"直接点题:船已离开江岸,在外漂泊的日子实在艰难。这里用"长安"代指大城市,暗示都市生活的艰辛。

中间两联用四组精妙的比喻构成鲜明对比:
1. "鬼斧劈山悬象笔"写桂林奇特的山峰像天神用斧头劈出来的,又像倒悬的毛笔,展现桂林山水之壮美;
2. "饥肠缚我食猪肝"却突然转折,说饿着肚子只能吃便宜的猪肝,道出生活窘迫;
3. "莲心抱子房房熟"用莲蓬结满莲子比喻家乡的丰收景象;
4. "柳鬓梳霜缕缕寒"则把霜打柳条比作老人白发,暗示岁月流逝的凄凉。

尾联"斗水篙师低浅唱,乡愁撩乱梦阑珊"最动人:船夫在浅水中撑船低唱,这歌声搅乱了作者的乡愁,让归乡的梦境变得零落破碎。这里把抽象的乡愁写得可见可感,船夫的歌声成了触动乡愁的媒介。

全诗妙在将桂林山水与个人际遇、眼前景物与思乡之情自然融合,用"象笔"对"猪肝","莲心"对"柳鬓"的新奇比喻,把美景与贫苦、温暖与凄凉的矛盾感受同时呈现,最后落在辗转难眠的乡愁上,读来既觉画面鲜活,又感情绪真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