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居所,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首先,诗中提到“地僻诛茅后,堂幽搆厦馀”,意思是这个地方非常偏僻,作者在这里建了一座茅草屋,屋子虽然简陋,但非常安静舒适。这里的“诛茅”和“搆厦”都是形容建造房屋的动作,简单而朴实。
接下来,“谁知冶城望,更作傅岩居”,冶城可能指繁华的城市,傅岩则是古代贤人隐居的地方。作者在这里感叹,自己原本可能有机会在城市中显赫,却选择了像傅岩一样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
“净供香厨饭,真签蕊笈书”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细节。香厨饭指的是简单的素食,真签蕊笈书则是指珍贵的书籍。作者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读书修身,远离世俗的纷扰。
最后,“因公高世想,转忆旧田庐”,作者因为身处高位,反而更加怀念过去在田园中的生活。这里的“公”可能指某种社会责任或职位,作者在履行这些职责的同时,内心深处却更加向往那种简单、自由的田园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居所,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