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挈叶氏甥女约刘伯远、通叔兄弟、侯疑始游万生园

六十之年忽已至,此去当逢儿上巳。
燕京春气向来迟,红白未开桃与李。
先生有似南郭綦,终日嗒然唯隐几。
稍闻天籁出枅圈,未辨春容识红紫。
忽思结伴趁佳辰,更以清言消短晷。
二刘兄弟今敞攽,况有吾徒侯叔起。
驱车相约到城西,地近不逾五七里。
只怜景物太彫疏,不共承平竞繁侈。
王孙当日辟名园,意与西人争吊诡。
草木搜集兼亚欧,毛羽牢笼暨非美。
园官土著用胡倭,月廪水衡供喙饲。
中西异制起行宫,禦宿逶迤承燕喜。
谁料一朝异陵谷,瓶犹未罄罍先耻。
文章么豹几留皮,老苍黄鹞徒矜觜。
何曾二起继三眠,却笑万生成万死。
迩来涤场号农事,处处标题分溺矢。
稍胜艮岳筠为薪,岂有九成泉出醴。
令人却忆山阴言,俯仰陈迹无乃是。
只供吾曹作凭吊,年年太息流光驶。
西山青眼故依然,沧海横流嗟未已。
清游聊复五人同,不必流觞依曲水。
语阑天末转轻雷,似以微阳告春始。
更将何物洗荒伧,惟有唐花开玉蕊。
老夫年来腰脚健,望眼园林空徙倚。
苍然莫色向归途,依旧繁镫闹城市。
秋鸿有信问明年,回首前游真梦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十岁时,与亲友一同游历万生园的所见所感。诗中融合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了“六十之年忽已至”,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六十岁在古人眼中是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意味着人生的暮年已经到来。作者提到“儿上巳”,指的是上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通常与春游、踏青等活动相关。作者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游,显然是想通过自然的生机来缓解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燕京(即北京)春天的景象。作者提到“燕京春气向来迟”,说明北京的春天来得晚,桃李花还未盛开。这里的“红白未开桃与李”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某种期待和空虚感。尽管春天尚未完全到来,但作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结伴出游,享受这短暂的春光。

在游园的过程中,作者与亲友相伴,心情似乎有所舒缓。诗中提到“二刘兄弟”和“侯叔起”,这些都是作者的友人,他们的陪伴让这次的春游更加愉快。然而,当作者来到万生园时,却感到“景物太彫疏”,园中的景象并不如他想象中那样繁华。这里,作者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万生园曾经是一个荟萃中外奇花异草的名园,但如今却显得凋敝冷清,昔日的繁华不再。这让作者不禁联想到“王孙当日辟名园”,感慨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只剩下荒凉与衰败。

诗中还提到“中西异制起行宫”,暗示了万生园曾经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文化交融的辉煌也逐渐消失。作者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无奈与悲凉。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到了对时光的感慨。他提到“老夫年来腰脚健”,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康,能够继续游历园林。然而,面对园中的荒凉景象,作者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诗的结尾“秋鸿有信问明年,回首前游真梦耳”,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感,仿佛过去的游历就像一场梦境,难以捉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游万生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对生命和世界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