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日由杭挈眷至湖与叔兄同居 其二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谁是当年张志和,钓徒终老住烟波。
惭无健笔驱词客,剩有残篇发棹歌。
载酒不妨过北海,爱山仍得效东坡。
风尘纵有嘉宾主,三到吴兴感慨多。
惭无健笔驱词客,剩有残篇发棹歌。
载酒不妨过北海,爱山仍得效东坡。
风尘纵有嘉宾主,三到吴兴感慨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了两个人,张志和和苏轼,他们分别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提到了张志和,他是唐朝的一位隐士,喜欢在山水间垂钓,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用张志和来比喻自己内心对平静、自由生活的渴望,但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像张志和那样完全脱离尘世,终老于烟波之中。
接着,诗人又提到了苏轼,北宋的文学大家,以豪放的文风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著称。诗人羡慕苏轼能喝酒赏景,享受生活,也希望能像他一样热爱山水,用文字表达情感。但同时,诗人也感到自己才华不足,无法像苏轼那样用健笔驱遣词句。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感慨自己虽然身处风尘之中,但内心仍然向往那种自由、洒脱的生活。诗中的“三到吴兴感慨多”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多次到访吴兴(今浙江湖州)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自己和张志和、苏轼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