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致政少傅相公送赵成都佳句两篇不胜慰幸已次高韵并饯其行而再赋此章以见区区瞻仰之意缮录拜呈伏乞采览 其二
一旦高辞将相权,身名从此庆双全。
人誇迹已风尘外,谁道心游日月边。
未许前贤专晚节,更将馀事发春妍。
君王若要询黄发,便好临雍促肆筵。
人誇迹已风尘外,谁道心游日月边。
未许前贤专晚节,更将馀事发春妍。
君王若要询黄发,便好临雍促肆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曾经担任高位的官员,在辞去将相之权后,追求身心自由与精神升华的情景。
诗的开头提到,这位官员一旦辞去高位,便摆脱了权力的束缚,从此享受到了身心的双重圆满。这里“身名从此庆双全”意味着他不仅获得了名誉上的成就,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官员的看法。大家称赞他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但他的内心其实在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仿佛在日月之间遨游。这表明他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并未停止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接着,诗人指出,这位官员并没有满足于前人的成就,而是继续在晚年追求新的境界,用余生的精力去绽放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春妍”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表明他并未因年老而停滞,依然充满活力。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如果君王想要请教这位年长的智者,就应该邀请他来宫廷,准备一场盛大的宴会。这里的“黄发”指的是年长者,暗示这位官员虽然辞去了官职,但仍然受到君王的尊重和信任,随时准备为国家出谋划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官员辞官后的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由、精神追求以及晚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期待。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