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四首 其三

唐尧设谤木,闻过便自省。
嬴秦议逐客,虎政日以猛。
仁者询刍荛,昭察如明镜。
独夫用私智,惟恐不得逞。
龙比非俊物,安知狗溺井。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不同做法,批判了独裁统治的弊端,歌颂了虚心纳谏的明君风范。

前四句用两个历史典故形成鲜明对比:唐尧在宫门外设立"谤木"(类似意见箱),鼓励百姓提意见,听到批评就自我反省;而秦始皇却驱逐提意见的客卿,推行暴政越来越严酷。这里用"虎政"形容秦朝统治像老虎一样凶猛残暴。

中间四句点明核心道理:贤明的君主会像照镜子一样认真听取底层百姓(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的意见;而独裁者(独夫)只相信自己的小聪明,生怕不能为所欲为。

最后两句用比喻收尾:像关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臣(龙比)其实不算多厉害的人物,他们就像看门狗掉进井里——统治者连身边最忠诚的人都容不下,又怎么会听取普通人的意见呢?这个狗溺井的比喻既生动又辛辣,讽刺了独裁者的昏聩。

全诗用简单直白的对比手法,把"听得进批评"和"听不得意见"两种统治方式的优劣说得明明白白。就像在说:当领导的要是把自己当老虎,下面的人就只能当狗,最后连狗都要遭殃。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