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吟为缙云学博家迩可大兄作
蔓草不独立,苍松无倚附。挺生山之阴,蟠结坚以固。
亭亭拂层云,湛湛浥零露。孤劲耐霜寒,凄清越朝暮。
荫可大千尺,材真庙廊具。上邀鹳鹤集,下委鹿豕聚。
偃仰风尘中,百年托贞素。非不甘栋梁,良师鲜所遇。
勿以老烟霞,无如识者顾。但恐摧作薪,竟为采伐误。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苍松比喻一个品格高洁却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
开头用对比手法:杂草总是成片生长("不独立"),而苍松天生傲然挺立("无倚附")。这棵松树长在山背阴处(环境艰苦),根系却像龙一样盘绕得特别牢固。它高耸入云,枝叶挂着晶莹露珠,独自熬过寒冬酷暑,从早到晚保持清高姿态。
接着写松树的价值:树荫能覆盖千尺(胸怀宽广),木质完全够资格做皇宫建材(才华出众)。树顶有仙鹤栖息(吸引高洁之士),树下有野兽乘凉(惠及普通百姓)。它在风尘中保持本色,百年如一日坚守纯真。
最后道出无奈:不是松树不想当栋梁,而是遇不到识货的木匠(暗指伯乐)。虽然长期隐居山野,但更怕被不识货的人砍去当柴烧(人才被埋没甚至糟蹋)。
全诗妙在处处写松,实则句句写人。通过松树的形象,既赞美了主人公清高坚韧的品格,又替天下怀才不遇者发出叹息,最后还警醒世人要珍惜人才。比喻生动自然,读来既能感受到松树的傲骨,又能体会读书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