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功在社稷,学贯天人,遗像肃清高,霄汉常悬心捧日;
南去因依,北来契阔,终身感知遇,荆湘曾有疏抡才。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上联赞美张之洞的功绩和学识:
- "功在社稷":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张之洞推动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 "学贯天人":学问贯通古今(他既是传统学者,又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霄汉常悬心捧日":像星辰环绕太阳般忠诚(比喻他始终心系朝廷)

下联写作者与张之洞的交情:
- "南去因依,北来契阔":无论南北变迁都保持深厚友谊
- "终身感知遇":永远感激张之洞的知遇之恩(作者可能受过提拔)
- "荆湘曾有疏抡才":指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选拔人才的往事(荆湘指两湖地区,"抡才"即选拔人才)

全联特点:
1. 用太阳、星辰等宏大意象凸显逝者的历史地位
2. 通过"南北""荆湘"等地理词展现张之洞的全国性影响
3. 既有对功业的歌颂,又包含个人情感,公私交融
4. "捧日""抡才"等比喻生动形象,避免直白说教

这种挽联既符合传统礼仪,又通过具体事例让哀思落到实处,比单纯喊口号更有感染力。现代人写纪念文章时,可以学习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