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以《兰》为题,表面上是在描写兰花,但实际上借兰花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首先,诗中提到“谩种秋兰四五茎”,意思是随意种了几株秋天的兰花。兰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清雅,作者种下这几株兰花,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接着,“疏帘底事太关情”一句,写的是透过稀疏的帘子,作者对这兰花的生长格外关心。这里不仅是写对兰花的照料,更是在暗示作者对内心志向的珍视和呵护。
第三句“可能不作凉风计”,意思是或许不担心凉风的侵袭。这里的“凉风”可以理解为外界的干扰或困难,作者在说,他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最后一句“护得幽香到晚清”,则是希望这兰花的幽香能够保持到夜晚的清凉时分。这里的“幽香”象征着作者的高洁品格,而“晚清”则代表着长久的坚持。作者希望自己的品格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纯净和高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兰花,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外界干扰的不屑一顾。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兰花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雅,不受外界的影响。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既含蓄又深刻,展现了作者的情操和志向。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