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黄守不饮茶》通过描述主人公黄守不喝茶的习惯,展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饮茶的独特态度和深刻理解。
首两句“宾客相传无水厄,欣然脱屐上公堂”描绘了黄守的待客之道。他没有给客人提供茶水,但客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安,反而轻松自在地进入他的公堂。这表明黄守的待客之道不拘泥于传统的礼节,更注重真诚和自由。
接下来两句“涤烦疗渴名虽著,瘠气侵精暗有妨”揭示了黄守不饮茶的原因。他认为茶虽然有名声,能够解渴和消除烦恼,但实际上饮用过多会消耗人体的精气,对健康不利。这种观点反映了黄守对养生的重视,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梦寐无忧眠可熟,清虚自积体尤强”进一步强调了黄守的养生之道。他通过不饮茶,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从而能够获得深度的睡眠和强健的体魄。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最后两句“樵青竹里管何事,侧听杯行供暖汤”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黄守的独特选择。樵夫在竹林里忙碌,而黄守却在旁边聆听杯盏的声音,享受着自己不饮茶的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黄守的从容和淡定,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信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黄守不饮茶的习惯,展现了他对养生、健康和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选择和态度。黄守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更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追求。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