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
悲忻叙契阔,恍如隔生事。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惊喟。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
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粹贰。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彩戏。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朱寿昌的官员寻找失散多年母亲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最看重的"孝道"精神。我用几个关键词帮你理解:

1. 乌鸦反哺:诗中"乳乌思反哺"用小鸟长大后喂养老乌鸦的典故,比喻朱寿昌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后总想给父母买东西一样。

2. 辞职寻母:这个官员放着好工作不要("解组出台寺"就是辞职的意思),像侦探一样到处打听母亲下落("历访经行地"),最后居然真在路边重逢("大道傍,亲息忽相值"),比电视剧还感人。

3. 母子重逢:描写白发母亲认出儿子时("白头归长嗣"),两人又哭又笑说这些年的经历("悲忻叙契阔"),就像重新活了一次,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那种激动。

4. 孝心感动朝廷:连皇帝都被感动,特意批准他调回家乡工作("诏趣还官次"),这样既能当官又能照顾母亲,就像现在申请调回家乡工作的公务员。

5. 现代启示:最后几句说孝顺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无复兴寒泉"),日常陪伴就是最好的孝心。就像现在常说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真实感:一个当官的儿子为了找妈妈可以不要前途,找到后宁愿降职也要陪在母亲身边。这种亲情超越时空,今天看依然让人鼻子发酸。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