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方帅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整首诗既有对方帅才能的赞美,也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句“吴楚山河尽付公”,意思是方帅肩负着守护吴楚一带山川的重任,暗示他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君王长策在平戎”,说明君王的战略是平定边疆,而方帅正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显示出他在国家大计中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人才王谢风流似,地望东西节制雄”,作者将方帅比作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王谢,表现出他既有文化修养,又有政治才能。同时,方帅在东西两地的威望和领导能力也令人钦佩。
“赤手尚能探虎穴,白头空是钓鱼翁”,这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方帅即使手中没有武器,也敢深入虎穴,表现出他的勇敢和胆识;另一方面,作者自嘲自己虽然已经到了白头之年,却只能像渔翁一样无所作为,暗示自己虽有才能但未被重用,内心充满无奈。
最后两句“将军知我非徐庶,不向江边起卧龙”,作者借历史人物徐庶和诸葛亮(卧龙)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并非无能之辈,但方帅或许并未真正了解他的才能,因此他无法像诸葛亮那样被重用。这里既有对方帅的期待,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赞美了方帅的才能和贡献,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