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芹亭

百年亭子一朝新,三舍先生遇拂尘。
城里看花多处所,此中只待采芹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百年老亭翻新后的景象,以及它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全诗语言朴实,却蕴含深意。

前两句写亭子的变化:这座百年老亭如今焕然一新,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三舍先生"代指有学问的人)终于被拂去尘埃,重现光彩。这里用"拂尘"这个动作,既指亭子被修缮一新,也暗喻重新发现它的价值。

后两句写亭子的独特之处:城里虽然有很多赏花的好地方,但这座亭子与众不同,它专门等待着那些像采摘水芹("采芹")一样的读书人。古人用"采芹"指代读书人考取功名,这里暗指这座亭子是文人雅士聚会、交流学问的理想场所。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这座亭子不是普通的赏花之地,而是有文化内涵的场所。作者用简单的意象——新亭子、拂尘、赏花、采芹,就勾勒出一个既有历史感又充满生机的文化空间,表达了对文人雅集之地的珍视。

方蒙仲

(1214—1261)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