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盗偶成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以上《忠悯集》卷二)。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以上《忠悯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官府招安盗匪引发的社会问题,用对比手法写了两件事:
1. 宋江招安的恶果 去年山东宋江团伙白天持刀攻城,杀人如割草。朝廷非但不剿灭,反而用高官厚禄招安他们。这些土匪当官后骑着肥马耀武扬威,百姓看了又怕又恨——说明招安政策养虎为患,让坏人更嚣张。
2. 杨江事件的警示 今年河北又出现杨江团伙,老百姓偷偷议论"希望朝廷早点招安"。诗人立刻指出问题: - 官职应该给贤人,怎能奖励土匪? - 招安是饮鸩止渴,只会助长更多犯罪(就像前脚招安宋江,后脚又冒出来杨江)
3. 诗人的解决方案 比招安更好的办法是: - 减免苛捐杂税("省科繇") - 让百姓能活下去,土匪自然愿意回家种地 可惜人微言轻,建议传不到皇帝耳朵里。
核心批判: 诗人戳穿了朝廷"招安维稳"的懒政——不解决贫困根源,反而用官位收买坏人,结果恶性循环。诗中"肥骖意气骄"与"赤子阴有言"的对比,更凸显了政策不公:老实人受苦,强盗却风光。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