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渡
渡头问舟子,此渡胡名萧。
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遥。
岂不闻侍郎,名德重本朝。
屡⑴为二千石,两至万里桥。
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乔。
阴德满乡闾,嘉话传鱼樵。
江水流有尽,姓名磨不消。
近同池号谢,远类江称姚。
赧颜谢舟子,讲闻非一朝。
恨生晚且贱,无繇际清标。
坡公不识范,韩子思之侨。
敬瞻通德门,魂往不可招。
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遥。
岂不闻侍郎,名德重本朝。
屡⑴为二千石,两至万里桥。
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乔。
阴德满乡闾,嘉话传鱼樵。
江水流有尽,姓名磨不消。
近同池号谢,远类江称姚。
赧颜谢舟子,讲闻非一朝。
恨生晚且贱,无繇际清标。
坡公不识范,韩子思之侨。
敬瞻通德门,魂往不可招。
现代解析
《萧家渡》这首诗通过诗人在渡口与舟子的对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在渡口询问舟子,为什么这个渡口叫“萧家渡”。舟子笑着回答,这里离“使君”的家不远。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历史上的萧侍郎,他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多次担任高官,甚至两次远赴万里之外的桥头任职。渡口旁边就是他的故居,虽然人已不在,但树木依然茂盛。萧侍郎的善行和对家乡的贡献,使得他的美名在当地广为流传,无论是打鱼的人还是砍柴的人,都在讲述他的故事。
诗人接着感慨,江水虽然会流尽,但萧侍郎的名字却永远不会被磨灭。这种名声,就像古代的谢池和姚江一样,成为后世的象征。诗人听后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出身卑微,且生活在萧侍郎之后,无法亲眼见到这位伟人的风采。诗人将自己比作苏东坡,苏东坡虽然不认识范仲淹,但对他充满了敬仰;韩愈虽然思念孔子,但无法与他相见。诗人也怀着同样的心情,敬仰萧侍郎,却无法与他真正相遇。
最后,诗人站在萧侍郎的故居前,感叹自己无法与他灵魂相通,只能远远地仰望他的光辉。
这首诗通过对话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遗憾。诗人用江水、树木等自然景象来象征萧侍郎的不朽名声,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