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二首 其二 (丁卯)

海内词章有定称,南来庾信北徐陵。
谁知著作修文殿,物论翻归祖孝徵。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文学成就与评价的思考。

首句“海内词章有定称”,意思是说在国内,文学作品的评价是有公认标准的。这里提到“词章”,指的是文章、诗词等文学作品。

第二句“南来庾信北徐陵”,提到了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庾信和徐陵。庾信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徐陵是南朝陈代的文学家。这两人的文学成就都很高,影响深远。诗人通过“南来”和“北徐”的对比,暗示了地域差异并不影响文学成就的高低。

第三句“谁知著作修文殿”,提到了“修文殿”,这是古代宫廷中用于编纂文献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谁知道那些在修文殿中编纂文献的人,他们的成就如何呢?这暗示了官方编纂的文献虽然重要,但并不一定代表最高的文学成就。

最后一句“物论翻归祖孝徵”,提到了“祖孝徵”,他是北齐的文学家,以其才华和正直著称。诗人在这里指出,虽然官方文献可能受到推崇,但真正的文学评价还是要回归到像祖孝徵这样的杰出人物身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文学评价标准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文学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官方的认可,而是要回归到那些真正有才华和影响力的人身上。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评价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时,不应只看表面的荣誉,而应关注其内在的价值和影响。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