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繁盛景象,并借花喻人,表达了对时局和命运的感慨。
首句“牡丹千叶千枝并”,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牡丹的茂盛,千叶千枝并立,展现出牡丹的华美和生命力。紧接着的“不似荒凉在塞垣”,则通过对比,将牡丹的繁华与塞外荒凉进行对照,突出了牡丹的富贵与优越。
接下来两句“宜圣殿前知几许,感时肠断侍臣孙”,则转入对人事的感慨。宜圣殿前,牡丹盛开,象征着皇家的荣耀与繁华,但“知几许”却透露出一种无常和无奈。最后一句“感时肠断侍臣孙”,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命运的感叹,侍臣孙作为朝廷的臣子,面对这种繁华与无常,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牡丹的繁华与塞外的荒凉,以及宜圣殿前的盛景与侍臣孙的内心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局和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中的牡丹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花朵,更是人间富贵与无常的象征,让读者在欣赏牡丹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