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萧瑟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人生艰难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七月天气转凉,墙边老树在夜风中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孤城残月"和"野屋秋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寂寥的感觉,鸡叫声更添几分杂乱不安。
中间四句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说自己只剩下两鬓白发,人生百年又能穿几件粗布衣服呢?这是在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自己年老体衰,已经承受不住朝廷的繁重工作了。
整首诗通过秋景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把萧瑟的秋景和衰老的心境完美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孤城"、"残月"、"秋风"等意象都很生动,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