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野步

树上有禽啼似春,声高声下亦何心。
幽人拄杖移时立,句句诗中是苦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散步的场景,通过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前两句写树上鸟鸣:冬天里听到鸟儿像春天一样欢快地啼叫,声音忽高忽低,但鸟儿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心思。这里用鸟鸣反衬人的心境——自然界的生灵可以无忧无虑,而人却常被愁绪困扰。

后两句聚焦一位拄杖静立的"幽人"(隐士或沉思者):他长时间站在原地不动,把听到的每一声鸟鸣都化作诗句,而这些诗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苦吟"。这里的"苦"既指作诗的辛苦,也暗示他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全诗最妙的是对比手法:欢快的鸟鸣 vs 沉默的诗人,自然的无心 vs 人类的刻意,外在的热闹 vs 内心的孤寂。诗人通过冬日散步这个普通场景,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敏感——能从最平常的事物中捕捉诗意,但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仿佛只有通过"苦吟"才能与世界对话。

薛嵎

(1212—?)温州永嘉人,字仲止,一字宾日。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诗宗永嘉一派。有《云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