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十九 ①九里山
江阴障各郡,江海之要冲。
胜国遇倭乱,忆在嘉靖中。
豺狼逞荼毒,居民惧汹汹。
我邑仁父母,鹤洲钱令公。
登陴集义勇,斩获屡奏功。
贼自无锡至,桀石来相攻。
三箭贼大却,公亦中贼锋。
杨(成)吴(兑)二团长,蔽公股血红。
吴死公亲祭,哭声振苍穹。
翼日战华墅,蹙贼贼势穷。
复合常熟寇,三千围门东。
兵备王崇古,坐视孤城凶。
公以死自誓,印衣表孤忠。
狼兵先遁走,陷公所乘骢。
易马裹创战,杀气流白虹。
同时死难者,陈(裕)金(鸣)邢(惠)郭(斌)从。
时天大雷雨,昼晦吹腥风。
崇古奏不实,蔽此捍禦功。
赠恤需后命,天道非梦梦。
嗣有梦公者,执戟抨长弓。
贼来旋却走,胆落神听聪。
睢阳终杀贼,毅魄为鬼雄。
至今九里山,云气常濛濛。
胜国遇倭乱,忆在嘉靖中。
豺狼逞荼毒,居民惧汹汹。
我邑仁父母,鹤洲钱令公。
登陴集义勇,斩获屡奏功。
贼自无锡至,桀石来相攻。
三箭贼大却,公亦中贼锋。
杨(成)吴(兑)二团长,蔽公股血红。
吴死公亲祭,哭声振苍穹。
翼日战华墅,蹙贼贼势穷。
复合常熟寇,三千围门东。
兵备王崇古,坐视孤城凶。
公以死自誓,印衣表孤忠。
狼兵先遁走,陷公所乘骢。
易马裹创战,杀气流白虹。
同时死难者,陈(裕)金(鸣)邢(惠)郭(斌)从。
时天大雷雨,昼晦吹腥风。
崇古奏不实,蔽此捍禦功。
赠恤需后命,天道非梦梦。
嗣有梦公者,执戟抨长弓。
贼来旋却走,胆落神听聪。
睢阳终杀贼,毅魄为鬼雄。
至今九里山,云气常濛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江阴(今江苏江阴)抗击倭寇的真实故事,用热血沸腾的笔法歌颂了地方官钱鹤洲和百姓的英勇抗敌。
核心故事:
1. 背景危机:江阴是长江入海口的战略要地,倭寇(日本海盗)大肆入侵,百姓惊恐不安。当地县令钱鹤洲(诗中称"钱令公")挺身而出,组织民兵守城。
2. 激烈战斗:
- 倭寇从无锡杀来,用投石车攻城。钱县令亲自射箭退敌,但自己也被敌人刺伤。
- 两位民兵队长杨成、吴兑用身体保护钱县令,吴兑战死,钱县令含泪祭奠。
- 第二天在华墅再战,倭寇联合常熟来的三千援军围城。上级官员王崇古见死不救,钱县令把官印缝在衣服里,决心以死报国。
- 战斗中战马被杀,他换马带伤继续厮杀,最终和四位勇士(陈裕、金鸣、邢惠、郭斌)一起壮烈牺牲。当时天降暴雨,仿佛天地同悲。
3. 悲壮结局:
- 王崇古谎报军情,掩盖钱县令的功劳。但百姓相信正义终会到来,后来有人梦见钱县令变成英灵继续杀敌,吓得倭寇闻风丧胆。
- 最后用"九里山云雾不散"的意象,象征英雄精神永存。
诗的魅力:
- 画面感强: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战场细节(射箭、肉搏、暴雨中的厮杀)。
- 反差手法:对比钱县令的英勇和上级官员的懦弱,突出小人物的伟大。
- 民间信仰:通过"托梦显灵"的传说,体现百姓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
- 接地气的英雄:钱县令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官,而是会哭会受伤、和百姓同生死的"父母官"。
现代启示:
这首诗其实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来自平凡,危难时敢于担当的人,即使权力不大也能成为精神支柱。就像诗里九里山的云雾,英雄气概永远不会随时间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