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上巳后一日途次洧川

花红草绿,昨日浓春经阮曲。碎雨零烟,今日愁人过洧川。

三春去半,半付邮亭和驿馆。溱洧潺湲,上巳无人出采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去夏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开篇用“花红草绿”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紧接着提到“昨日浓春经阮曲”,暗示了春天最盛的时刻已经过去。随后,“碎雨零烟”和“今日愁人过洧川”则转向了现实的场景,诗人用零星的雨和烟雾来渲染一种淡淡的忧愁,这种忧愁与春光的逝去紧密相连。

接下来,“三春去半,半付邮亭和驿馆”直接点明了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而诗人自己则在这段时间里奔波于邮亭和驿馆之间,暗示了生活的忙碌和漂泊。这种忙碌和漂泊让他无法静心欣赏春天的美好,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愁绪。

最后,“溱洧潺湲,上巳无人出采兰”描绘了溱水和洧水潺潺流淌的景象,但在这个上巳节(古代的一个节日,人们会外出采兰草以驱邪),却没有人出来采兰草,暗示了节日的冷清和人们对传统习俗的淡忘。这或许也是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传统消逝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时代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惋惜,也有对生活忙碌的无奈,还有对传统习俗消逝的感慨。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词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魅力。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