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汝脩举人还太平(文选郎中世显之子)

京国趋庭见少年,别来风度已凝然。
亦知梗槩非流俗,未论簪缨有世传。
坐上好书消岁月,江南归梦绕山川。
桃溪太守今前辈,长在春风几杖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送黄汝脩举人还太平》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欣赏和祝福。

诗的开头提到,诗人在京城见到了黄汝脩,那时他还年轻。如今分别已久,黄汝脩的风度已经变得成熟稳重。诗人认为他不同于一般人,有着独特的气质。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他的家世,但暗示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接下来,诗人想象黄汝脩在旅途中的生活,认为他会以读书消磨时光,同时也会思念江南的故乡,梦回故土的山川。这里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关怀。

最后两句提到,黄汝脩的家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太守,像前辈一样在春风中教导和庇护着他。这既是对黄汝脩的支持,也是对他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的成长、家世和前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欣赏、理解与祝福,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而富有深意。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