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九华山东岩读壬辰年朱学使筠题名碑共十二人自亮吉外十一人无一存者感而有作
前游十二人,十一登鬼箓。
惟馀一生者,西复穷地轴。
当其势仓皇,天地为一哭。
宁知遄返迅,又此濯双足。
平生时检点,恐负友生属。
馀年惟欠死,除此万事足。
山僧勤问讯,把袂恍如昨。
洒酒对石厓,四山红踯躅。
惟馀一生者,西复穷地轴。
当其势仓皇,天地为一哭。
宁知遄返迅,又此濯双足。
平生时检点,恐负友生属。
馀年惟欠死,除此万事足。
山僧勤问讯,把袂恍如昨。
洒酒对石厓,四山红踯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人回忆了曾经与十二位朋友一起游览九华山的往事,如今其中十一位已经去世,只剩下自己还活着。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感到天地仿佛都在为逝去的生命哭泣。
诗中,诗人提到自己虽然经历了仓皇的时光,但最终还是平安归来,甚至还能在清澈的水中洗脚,这让他感到一丝安慰。他反思自己的一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辜负朋友的期望。如今,他觉得自己除了等待死亡,其他的一切都已经足够满足。
诗人与山僧相遇,山僧的问候让他恍惚间仿佛回到了过去。最后,诗人面对石崖洒酒,四周山间的红色杜鹃花(踯躅)似乎在为他送行。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也有对自己余生的坦然接受。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往事的怀念,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