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姑苏台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豪华宫殿)的兴衰变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前四句用夸张手法写姑苏台当年的雄伟:高耸入云的楼台,压倒方圆三百里的气势,但吴王整天沉迷酒色,云雾中的楼阁仿佛都染上了烽火气息(暗示后来越国复仇的战争)。
中间六句用奢华意象(桂花香膏、兰草灯烛、锦绣丝绸、玉制乐器)描写昔日的纸醉金迷,紧接着笔锋一转:军队打来时歌舞瞬间消散,美女们仓皇逃散("粲齿修眉"指美女),连装饰品(双钩)沾血都来不及带走。如今只剩荒草春风,唯有月亮见证过这里曾经的繁华。
最后四句转到送别场景:诗人唱着悲歌感叹历史,连乌鸦的啼叫和枫叶的红艳都带着哀怨。想象明天送朋友到钟陵(南京古称)时,眺望太湖方向,只看见白茫茫一片——这既是实景,也暗喻历史风云终将消散如烟。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吴越争霸)、景物描写(荒台秋月)和送别之情自然融合,用"奢靡-破败-感怀"的递进结构告诉我们:再辉煌的霸业终将化为陈迹,唯有自然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