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却立俯视一村风物殊可人意二绝 其二

竹树谁家跨小桥,清溪一带抱山腰。
不须更倩王摩诘,水墨平铺百尺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村风景画,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幅水墨画。

前两句"竹树谁家跨小桥,清溪一带抱山腰"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画面:翠绿的竹林间,不知是谁家的小桥横跨溪上,清澈的溪水像一条丝带环绕在山腰。这里用"抱"字特别巧妙,把溪水写得像人一样温柔地环抱着山。

后两句"不须更倩王摩诘,水墨平铺百尺绡"最有意思。诗人说:这样的美景,根本不需要请来唐代大画家王维(字摩诘)作画,因为眼前这景色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像铺展在百尺丝绸上的水墨丹青。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常见的景物(竹、桥、溪、山)组合出清新脱俗的意境 2. 把自然风景比作水墨画,既赞美了景色的美,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 3. "不须更倩"的转折很精妙,既谦虚(不劳大画家)又自信(自然美景胜过人工画作) 4. 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次登山远眺的感动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最美的艺术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自然风景中。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