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

止处流行息处生,春作夏长秋敷荣。
其间毫发皆帝力,民日用之无能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首句“止处流行息处生”,这句话说的是一种循环不息的现象。就像水停在那里,它会慢慢蒸发,变成云再回到地面上来,这就是“止处流行”的意思;而“息处生”,则像是树木在静止的空气中生长,这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现象,也暗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循环。

第二句“春作夏长秋敷荣”,这里诗人用了四季的变化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过程。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这是一幅自然界充满活力的画面,也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三句“其间毫发皆帝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自然中的每一丝变化都得益于上天的安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秩序和变化背后是有某种力量在引导。

最后一句“民日用之无能名”,意思是说,人们每天都在享受这些自然和人为的恩赐,却无法完全说出这些恩赐的来源。这句话既是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人们往往忽视这些事物背后原因的一种提醒。

整首诗以自然界的规律来阐述社会现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境优美,寓意深远,使读者在品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