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粹厅十咏·风月堂

奇哉山水郡,风月以为乡。
何人据其会,胸襟有馀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充满诗意的山水小城,核心思想是赞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前两句"奇哉山水郡,风月以为乡"直接点出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既有令人惊叹的山水美景,又处处洋溢着风雅的诗意氛围。"风月"在这里既指自然风光,也暗含文人雅士的情趣。诗人用"以为乡"这个说法,把抽象的风月具象化,仿佛这个地方就是由清风明月构成的故乡。

后两句"何人据其会,胸襟有馀凉"转向抒情。诗人设问:是谁能真正领略这美景的真谛?接着给出答案: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能在这里感受到超脱尘世的清凉。"馀凉"二字用得巧妙,既指山间实际的凉爽,也暗喻心灵获得的宁静与豁达。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单纯写景,而是通过风景带出人的精神境界。诗人告诉我们:同样的山水,不同心境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只有内心澄明的人,才能真正与自然对话,在美景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这种将外在景观与内在修养相结合的写法,让简单的四句诗有了更深的意蕴。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