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江边风两獭祭鱼人立而拜

寒食清明在客途,片帆飘泊老无庐。
松楸方念无人扫,忽见江边獭祭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在寒食清明时节的心情和所见所感。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背景——寒食和清明,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与祭祖、扫墓相关。旅人此时身在异乡,感到孤独和无助,诗中用“片帆飘泊老无庐”来形容他像一片漂泊的船帆,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漂泊不定。

接着,旅人想到了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已经去世的长辈。他心中挂念着家乡的祖坟,担心无人去扫墓祭拜。这种思念和担忧在他的心头萦绕不去。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在江边看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两只獭(一种水獭)正在祭拜一条鱼,甚至像人一样站立起来行礼。这一幕让他感到惊讶和意外。獭祭鱼的行为在传统文化中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通常被视为一种自然界的奇特现象,甚至被解读为某种预兆或神灵的显现。

这首诗词的精髓在于通过旅人的漂泊与孤独,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人在异乡时的复杂情感。而江边獭祭鱼的景象则打破了这种孤独与思念的沉重氛围,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转折,仿佛自然界的某种力量在回应旅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意外与无常,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转折,展现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思念与对未知的敬畏,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郑起

宋人,字孟隆。五代时登进士第。后周恭帝初,累官殿中侍御史。宋太祖乾德初,掌泗州市征,负才倨傲,多所讥诋。刺史张延范衔之,密奏其嗜酒废职,出为河西令。后不愿迁徙,自烙其足,成疾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