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亭

千山万山耸寒碧,桃花李花正春色。
客来登此一览亭,东望长江(乾隆本作沙)渺无极。
烟飞松坞晓苍凝,雨过竹林晚翠滴。
人家楼阁下参差,天宇云霞上郁密。
平湖青草覆白沙,峭崖断岸几千尺。
芦荻丛中鸥鹭闲,来往渔舟三两只。
柳阴浓淡夕阳斜,藓岩石磴满山赤。
落鸦噪下枯树枝,鸡犬声中半樵笛。
疏篱小屋可容膝,目对青霄一太息。
满城车马走红尘,何人知享此幽寂。
竹炉焚罢柏子香,瓷杯倾泻碧玉液。
饮到如泥卧石鼓,醒来瀹茗自闲适。
啸咏太空歌一曲,风吼千林月华白。
一览亭前双目明,诗成自觉天地窄。
云崖烟树几重重,三百六十真奇峰。
我将持斧扣洞门,借问蟠桃几时红。
流光瞬息付一电,万事转头如去箭。
南康有个陈参军,心镜如如成一片,自笑浮生若春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亭台的绝美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天宇云霞上郁密")是风景大片。诗人站在一览亭上,用无人机航拍般的视角带我们看遍四周美景: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桃李争春,长江像一条白练向东延伸。早晨松林间飘着薄雾,雨后竹林青翠欲滴。山下错落有致的民居,天上绚烂的云霞,共同构成一幅动态的山水长卷。

第二部分("平湖青草覆白沙"到"鸡犬声中半樵笛")是细节特写。镜头推近到具体景物:白沙滩、高悬崖、悠闲的水鸟、三两只渔船。夕阳把柳荫染成渐变色,苔藓石头泛着红光。乌鸦在枯树上叫,远处传来带着鸡犬声的牧笛。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让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第三部分("疏篱小屋可容膝"到最后)是人生感悟。看着简陋却自在的山居生活,诗人忍不住感叹:城里人都忙着追名逐利,谁能享受这份清幽?他喝酒、品茶、对月高歌,突然觉得写诗时连天地都变小了。最后望着云雾中的山峰,半开玩笑地说想问问神仙"蟠桃什么时候熟",突然醒悟人生短暂如闪电。提到"陈参军"这个看破红尘的人,诗人自嘲人生就像春燕般匆匆。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震撼的自然美景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完美融合。诗人用"眼睛吃冰淇淋"般的绚丽画面吸引我们,又用"过来人"的智慧提醒我们:在忙碌生活中,别忘了停下来欣赏美好,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就像我们现在拍完美景照发朋友圈时,突然想到"其实简单的生活也挺好"那种瞬间感悟。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