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 其一
黍大青混沌,此即万化鞘。
盘古不得窥,凿之忽七窍。
太朴既脱手,银蝠乃夜啸。
乾坤两饼分,日月双丸跳。
九鸦方爇天,致渠共工斗。
额血不周山,山裂天西漏。
娲皇炼彩石,一发大庭笑。
宓牺方蛇蟠,商契亦燕鷇。
盘古不得窥,凿之忽七窍。
太朴既脱手,银蝠乃夜啸。
乾坤两饼分,日月双丸跳。
九鸦方爇天,致渠共工斗。
额血不周山,山裂天西漏。
娲皇炼彩石,一发大庭笑。
宓牺方蛇蟠,商契亦燕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宇宙的诞生和早期的神话故事。它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以及神话人物们的活动。
首句“黍大青混沌”形容宇宙最初是一片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像一颗未成熟的青黍。接着,“此即万化鞘”比喻混沌像一个巨大的鞘,包裹着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
“盘古不得窥,凿之忽七窍”提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从混沌中醒来,用斧头劈开混沌,才有了天地。这个过程被比喻为“凿之忽七窍”,意思是盘古通过开辟混沌,赋予了世界清晰的结构。
“太朴既脱手,银蝠乃夜啸”中的“太朴”可以理解为原始的、未分化的物质,而“银蝠”可能是夜空中蝙蝠的象征,预示着夜晚的到来和宇宙的进一步演化。
“乾坤两饼分,日月双丸跳”形象地描绘了天地的形成,就像两个大饼分开,而日月则像两个小球在天空中跳跃。
“九鸦方爇天,致渠共工斗”提到了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的传说。九只乌鸦象征太阳,表示共工与颛顼的战斗引发了天空的混乱。
“额血不周山,山裂天西漏”描述了共工撞不周山的神话。共工战败后怒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天向西倾斜,天河之水从缺口漏下,形成洪水。
“娲皇炼彩石,一发大庭笑”讲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炼五色石修补天裂,恢复了世界的秩序,她的成功让众人欢笑。
“宓牺方蛇蟠,商契亦燕鷇”提到伏羲和商契的神话。伏羲被描绘成蛇的形象,而商契则是燕子孵化的象征,两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神话传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宇宙的诞生和早期神话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壮丽的世界。它不仅传达了古人对宇宙的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赞美。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