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

铜镮玉锁闭空堂,腕脱初惊笔札忙。红烛遥怜风雪暗,黄封微泻桂椒香。

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育长。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翰林院官员在寒冬夜晚加班工作的场景,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和职场趣味。

前两句写官员们被锁在翰林院加班的窘态:铜门玉锁把大家关在空荡荡的厅堂里,因为写公文太多手腕都累得发抖。这里用"腕脱"这个夸张说法,幽默地表现了工作强度之大。

中间四句突然变得温馨:虽然外面风雪交加,但皇帝送来了红烛照明、御酒暖身。红烛驱散了黑暗,特制的桂花椒香御酒(黄封)让人从内到外都暖和起来。诗人特别感动的是,这些细节体现了皇帝对臣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最后两句写大家的期待:明天就能把起草好的诏书(白麻)呈给皇帝,仿佛已经听到宣读诏书的声音在大殿回荡。这里透露出一种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加班写得生动有趣,既有"被关着干活"的无奈,又有"领导送温暖"的感动,还有"搞定大项目"的期待,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公务员的工作日常。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些红烛御酒的小细节里蕴含的上下级之间的温情。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