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小王徐子晋的一封信,借诗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抱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三种核心情感:
1. 思乡之苦
前两句用数字对比凸显离家的遥远与思念——虽然实际距离只有"二百馀里",但心理上却像"十载长沙路二千"般漫长。"归心日夜在长安"直白道出无论白天黑夜都在想家。这种夸张手法让读者感受到游子度日如年的煎熬。
2. 仕途的无奈
中间四句用两个生动比喻揭露现实困境:
- "眉空白"指愁得眉毛都白了,暗示虽有好名声却无法施展抱负
- "沐猴而冠"的典故(猴子戴帽子装人样)讽刺官场虚有其表的人
- "获雁"典出苏武鸿雁传书,暗指自己长期得不到朝廷消息
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个正直官员在官场中的孤独与挫败。
3. 托付的希望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拜托朋友代问"二潘"(可能是权贵)关于功名的事。"马蹄恐有唐城便"的"恐"字用得精妙,既带着忐忑期待,又暗含对机会的珍惜,展现出不放弃希望的积极心态。
全诗魅力在于:
- 用"眉空白""沐猴冠"等视觉化比喻让抽象情绪变得可感
- 数字对比(十载/二千)强化情感冲击力
- 在愁苦中突然插入托付之事,体现文人特有的含蓄求助方式
- 结尾留白,不问自己境况如何,只问功名,暗藏读书人的体面与执着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抱怨生活后,又悄悄私信好友帮忙打听工作机会,真实展现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