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枝白芍药在春风中绽放的美丽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
前两句直接勾勒出白芍药的清丽形象:它在春风中独自绽放,素雅而艳丽,仿佛给整个小院带来了生机。虽然已是春天,但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形成一种冷暖交融的意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升华:花香如雾弥漫,让人仿佛置身仙境;而它的高洁气质又像珍贵的玉器一样令人珍视。诗人说,这样纯洁的花朵,怎能不让文人雅士心生怜爱?同时,它的美丽又让人看透红尘,领悟到"色即是空"的禅意——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提到扬州和琼花的典故,暗示繁华易逝、好景不长。曾经盛开的琼花如今零落,就像过去的美好时光一样无法挽回,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全诗以花喻人,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包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清新雅致,意境空灵,让人在欣赏花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