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尚书歌
尚书磊落雄千古,短髯伟面气如虎。
寸心耿耿烱秋霜,超忽腾骧若风雨。
少年结志驱风云,折节贤豪访屠沽。
铁胎弓劲能挽强,左射右射人莫当。
帐前豪客盾磨墨,纛下健儿绣裹创。
高牙横角大河北,秋草满路黄尘息。
天狼蹶矢奔荆襄,南征迅扫摇欃枪。
雕弧一响落封豕,死战齐穿赤眉垒。
尚书飨士椎肥牛,捷书飞上天颜喜。
黄衣圣人坐凭轩,赐之锁钥司北门。
呼邪敛迹远汉塞,万里旌旗卧五原。
蓟门烽沙犯太白,诏起墨衰专旄戟。
拥兵诸将俱不前,鸣甲飞狐更充斥。
重围仓卒陨大星,将士空弮膏矢镝。
风吹钜鹿阵云黄,伏尸气暗旄头傍。
生平肝胆为君死,生为长城死国殇。
部曲飘零参佐尽,知巳悲鸣两骕骦。
馀血朱殷御鞍笼,春草横眠旧战场。
萧条壮烈无颜色,万古髑髅刀剑香。
寸心耿耿烱秋霜,超忽腾骧若风雨。
少年结志驱风云,折节贤豪访屠沽。
铁胎弓劲能挽强,左射右射人莫当。
帐前豪客盾磨墨,纛下健儿绣裹创。
高牙横角大河北,秋草满路黄尘息。
天狼蹶矢奔荆襄,南征迅扫摇欃枪。
雕弧一响落封豕,死战齐穿赤眉垒。
尚书飨士椎肥牛,捷书飞上天颜喜。
黄衣圣人坐凭轩,赐之锁钥司北门。
呼邪敛迹远汉塞,万里旌旗卧五原。
蓟门烽沙犯太白,诏起墨衰专旄戟。
拥兵诸将俱不前,鸣甲飞狐更充斥。
重围仓卒陨大星,将士空弮膏矢镝。
风吹钜鹿阵云黄,伏尸气暗旄头傍。
生平肝胆为君死,生为长城死国殇。
部曲飘零参佐尽,知巳悲鸣两骕骦。
馀血朱殷御鞍笼,春草横眠旧战场。
萧条壮烈无颜色,万古髑髅刀剑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热血沸腾的语言,歌颂了一位战功赫赫却最终壮烈牺牲的尚书(古代高官)的一生。全诗像一部英雄史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英雄形象塑造
开篇就用"短髯伟面气如虎"的肖像描写,配合"腾骧若风雨"的比喻,让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诗中反复强调他的武力超群:能拉开硬弓、左右开弓无人能敌,连他手下的士兵都勇猛到用绣花布包扎伤口还在战斗——这些细节让英雄形象既高大又鲜活。
2. 跌宕的人生轨迹
全诗用电影般的镜头展现了尚书的一生:少年时结交豪杰→北方战场建功→受皇帝重用镇守边疆→最后在敌军围困中壮烈牺牲。特别震撼的是结尾处,英雄战死后,他的战马(骕骦)对着旧战场悲鸣,染血的马鞍与春草形成凄美对比,让悲壮感直达顶峰。
3. 热血与悲凉的交织
诗中充满"铁胎弓""雕弧""赤眉垒"等铿锵有力的战争意象,但最后用"万古髑髅刀剑香"这样看似矛盾的表达——把血腥的战场说成"香",正是用极致浪漫的手法,歌颂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就像我们说"烈士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是一种崇高的艺术表达。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伏尸、髑髅),却更突出英雄"肝胆为君死"的忠诚。就像现代军旅题材作品,既展现军人的铁血,更彰显他们"生为长城死国殇"的信仰,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