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宁静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写寒光亭的环境:亭子紧挨着三座古塔,环境清幽,松树和竹子环绕四周,翠绿的色彩仿佛要流淌出来。这里用"翠欲流"形容植物的鲜绿,让静态的景色有了动感。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画面:傍晚时分,云雾散开,月光洒在群山上;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整个秋天的凉意。接着镜头拉近,月光下诗僧的小屋若隐若现,云雾中渔夫的船只若隐若现,就像云锦般美丽。这里用"琼瑶"比喻月光,"云锦"比喻晨雾,都很形象。
最后两句突然加入声音元素:不知从哪传来笛声,惊起了芦苇丛中的大雁。这个结尾很巧妙,让静谧的画面突然有了声响和动感,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一部风景短片,从远到近,从静到动,把秋日湖畔从黄昏到月出的美景层层展开。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心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这份宁静美的喜爱。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