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居所,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首联“逋客今何许,空馀接隐亭”以问句开头,引人思考:那位避世的隐士如今在哪里?只留下这座迎接隐士的亭子。这里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亭子还在,人却不知去向。
颔联“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勾勒出隐居处的环境:小船随着潮水起伏,柴门在夕阳中紧闭。这两句既写出了隐居地的临水特征,又通过“背夕阳”的细节暗示了与尘世的疏离感。
颈联“兔策尘生蠹,渔蓑雨化萤”通过两个精巧的比喻描写隐居生活的痕迹:竹简(兔策)落满灰尘生了蛀虫,蓑衣在雨中仿佛化作飞舞的萤火虫。这些意象既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清贫,又赋予日常物品诗意的美感。
尾联“题诗岩下石,聊代草堂灵”点明主题:诗人在山岩下题诗,以此代替草堂的灵气。这既是对隐士精神的致敬,也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延续隐逸情怀的愿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潮水、夕阳、竹简、蓑衣等寻常物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使读者在静谧的意境中感受到隐士生活的淡泊与诗意。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