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相闭关巢庵因为题卷
衲公怀遁迹,不踏云门寺。
千篇和寒山,元属无文字。
爱此海山幽,携瓢偶焉至。
掩关梧竹间,苍翠满庭坠。
塔院风寥寥,铃语警群寐。
笑指林月升,欲言忘所自。
门开落花积,已没坐禅地。
非关断往还,谁欤知此意。
清溪与流云,去住总不二。
千篇和寒山,元属无文字。
爱此海山幽,携瓢偶焉至。
掩关梧竹间,苍翠满庭坠。
塔院风寥寥,铃语警群寐。
笑指林月升,欲言忘所自。
门开落花积,已没坐禅地。
非关断往还,谁欤知此意。
清溪与流云,去住总不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僧人的清净生活,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篇说这位僧人(衲公)一心追求隐居生活,连著名的云门寺都不去。他写下许多类似寒山诗的作品,但本质上这些诗都是"无文字"的——意思是真正的禅意无法用语言表达。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僧人的隐居环境:他选择在海边幽静的山中,带着简单的水瓢偶然来到这里。关上门,庭院里满是梧桐和竹子的苍翠。寺院的风声、塔铃的声响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贪睡。僧人笑着指向林间升起的月亮,却忘了要说什么——这种忘言的状态正是禅的境界。
最后写僧人门前落花堆积,连打坐的地方都被掩盖了。这不是刻意与世隔绝,而是自然达到的境界。就像清溪和流云,看似一个停留一个流动,其实本质并无不同——暗喻出世与入世其实是一回事。
全诗通过宁静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僧人超脱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传递出"万物一体"的禅宗思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达到的修行境界,就像落花无声地覆盖了禅座,一切都在静默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