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九弟韵
观山如观画,入眼诗辄进。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但愿吉语闻,称觞兀斑鬓。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但愿吉语闻,称觞兀斑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观山赏景、作诗自娱的闲适生活,同时透露出对国家战事的关注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开头四句用看画比喻看山——山景如画,一看就能激发诗兴;看腻了便合上"画卷",去留随心,毫无挂碍。这展现了老人超脱自在的心境。
中间六句写创作状态:晚年喜欢平淡自然的风格,但下笔却如风雨般迅捷。他不愿为虚名伤神,却听闻殷国师出征吴越、平定叛乱的消息,官军即将凯旋,让人心情舒畅。这里将个人闲适与国家大事自然结合。
后六句转向温馨的家庭场景:小孙女读他的诗,说话也带着诗中的刚健气息;晚霞映照他枯瘦的面容,如同潮汐般准时。最后两句是朴实的心愿——只盼听到捷报,能举杯庆贺,哪怕白发斑斑。通过孙女、晚霞、酒杯等意象,传递出对生活热爱的温度。
全诗像一幅水墨卷轴:前半部分是淡泊的山水,后半部分添上暖色的人物与霞光。老人把观山的悠然、作诗的痛快、对国事的关心、天伦之乐的温馨,以及衰老的坦然,都凝练在短短十六句中,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智慧,读来如品清茶,初觉平淡,细尝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