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玉映楼"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女子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
上阕从空荡荡的玉映楼写起,提到镜台上留下的伤心诗句,暗示女主人公独自一人睹物思人。"比肩人去"直接点明爱人已逝,"谁忍修箫谱"用音乐器具无人使用的细节,生动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哀伤。
下阕转向自然景物描写:门前柳枝在风中依旧摇曳,金线般的柳条飘舞,与往昔无异。但一场细雨过后,主人公不禁追问:爱人的魂魄会归来吗?最后以"莫是秋千路"作结,秋千这个意象既可能是他们曾经共度的欢乐场所,也暗示着人生起伏无常。
全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往昔的欢愉与如今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语言清新婉约,通过具体物象(镜台、箫谱、柳枝、秋千)来承载抽象情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