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从白龙潭出发的旅途场景,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天刚亮就从白龙潭出发,把小船划到绿杨岸边。船夫低声交谈,旅人在水边吃早饭。这些细节让画面活了起来,我们能感受到清晨出发时那种忙碌又安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天色变化:鸡叫时潮水来了,月亮落下但天还没大亮。雾气慢慢升起,城里乌鸦渐渐飞散。诗人用"冥冥"、"稍稍"这样的叠词,把黎明时分的朦胧感写得特别生动。
最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乘着风远行,在江心划着船桨。作为漂泊的游子,面对江水忍不住发出长叹。这里"击楫中流"的典故暗含壮志,而"长叹"又透露出思乡或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从具体场景到内心感受,从视觉到听觉,层次丰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天未亮就启程的漂泊感,以及面对广阔江天时自然流露的游子情怀。诗人把一次普通的清晨启程写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途中的那份孤独与豪情。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