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思归五首

岁晏坐伊川,孤襟日惘然。
无功堪载策,有路即防贤。
宠辱丹心寸,年光素发边。
含毫虽踯躅,自欲赋归田。

现代解析

《岁晏思归五首》中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末时分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岁晏坐伊川,孤襟日惘然”,描绘了作者在年底时坐在伊川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孤独感。这里的“岁晏”指的是年末,而“伊川”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象征性的,代表着一种宁静的环境。作者在这种环境中,感到无所适从。

接下来的两句,“无功堪载策,有路即防贤”,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成就的反思。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功绩,而且即使有机会,也会担心那些有才能的人会超过自己。这里的“载策”指的是记录功绩,“防贤”则是防备有才能的人。

“宠辱丹心寸,年光素发边”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无论受到宠爱还是羞辱,他的心都始终如一,但时间的流逝让他的头发逐渐变白,这是对岁月无情的一种感慨。

最后两句,“含毫虽踯躅,自欲赋归田”,作者虽然犹豫不决,但内心却渴望回归田园生活。这里的“含毫”指的是写作时的犹豫,“赋归田”则是表达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岁末的孤独和反思,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诗中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内心真实追求的坚定,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