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江边独处的寂寞场景,同时融入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江阔雁声遥,何人共寂寥”直接点出空旷的江面和遥远的雁鸣,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天地虽大,却无人相伴。
“青天不可问,明月若为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仰望天空,却无法向苍天倾诉心事;想邀请明月作伴,但明月又怎能真正回应他的寂寞呢?这两句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怅惘。
“侠士夸骑鹤,蛮奴学射雕”突然笔锋一转,提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侠士追求超脱尘世(骑鹤象征仙道),而蛮奴则崇尚武力(射雕象征勇猛)。诗人或许在对比这两种生活方式,暗示自己既无法像侠士那样超然,也不愿像蛮奴那样争强好胜,因此更加感到迷茫。
最后两句“平生堂下柳,聊复伴秋宵”回归现实,诗人只能与院中的柳树为伴,度过漫长的秋夜。柳树本是无情之物,却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更显得他的孤独深沉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而是通过画面和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情绪,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