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兄弟相聚、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乡曲相将作寒食,弟兄无恙共清明。”写的是在乡村里,大家一起准备寒食节的食品,兄弟们健康平安,共同迎接清明节的到来。这展现了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传递出亲情的温暖。
颔联“雨馀花柳逢人好,春半溪山信意行。”描写了雨后花柳更加美丽,春日过半,溪山景色迷人,人们可以随意漫步其中。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颈联“上国尘埃聊复涤,中宵魂梦不须惊。”意思是,尘世的烦恼暂且洗去,夜半的梦境也不必惊慌。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尾联“持杯酹向山英道,莫遣移文斥姓名。”写的是作者举杯向山间的英灵致敬,希望不要有人写文章来批评自己。这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名声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和家人的团聚,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